close

Carrie Fisher過世的那一年,我覺得2016很殘暴,直到2020(R.I.P. Grant Imahara, R.I.P. Chadwick Boseman),我不知道2020還想證明什麼,沒有任何一個年分會超越你的,收手吧。求你。

 

身為一個愛看老電影的老人,2020唯一唯一的好事就是慘淡的電影業被迫拿以前的經典冷飯出來熱炒,香,真的超香。我始終都不懂「無聊」是什麼概念,這世界上光是等著看的電影跟書八十輩子都看不完,任何電影癡電影狂一定都有未完的待看清單,對我而言《The Mission》就是其中一個,拖延了這麼多年沒看的好作品,首次觀影竟然還是在大螢幕上,何其有幸!自然不能錯過意淫Jeremy Irons最俊美時期的機會...嗯?欸不是,你聽我說,如果你在年輕氣盛時看過《Damage》(烈火情人),你會理解我的,而且他還演過Franz Kafka,我第一個接觸的存在主義作家呢!(好,我掰不出來了)好,總之,我知道這是嚴肅的電影,但在電影開始的10分鐘(還是不止?)我都無法脫離變態又幸福的小劇場:人家明明為了傳教的堅定意志在冒死攀爬峭壁,我:「喔...腳好美」,人家在擁抱安慰懺悔的Robert De Niro時,我:「嗚嗚覺得羨慕」。不過人家畢竟是專業的演員,這些邪惡的念頭都沒有影響他對教士Gabriel的精湛詮釋。

好得我們終於要聊電影了。想不到吧~~

The Mission.PNG

影片一開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教士隨著瀑布毫無一絲憐憫的激流傾瀉而下,以殉教揭開了序幕。Jeremy Irons飾演的基督會教士Gabriel為了接續殉職教士的意志(同時也肩負起上司職責,當初這個可憐人就是他派過去的)隻身前往位於巴拉圭、阿根廷與巴西交界的深山中,瓜拉尼人的部落。攀越了尖銳又溼滑的峭壁終抵達部落平地時,Gabriel非常自然、看起來幾乎出自下意識的在胸前畫上十字,虔誠,是我對Gabriel的第一印象。Gabriel旋即拿出單簧管(先自首,小的資質駑鈍從畫面分不出單/雙簧管,純粹猜測)謹慎而平穩的吹奏著悠揚樂音,這個打招呼的方式成功獲得部分瓜拉尼人的興趣,顯然深受音樂吸引,即便酋長很不領情的一把搶過樂器並當眾斷開(R.I.P.美江),其中一名瓜拉尼人立刻憐惜的拾起器樂交還Gabriel,Gabriel搖搖頭,似乎表示無法繼續演奏,瓜拉尼人便交給另一名同胞。而接下來的畫面就是Gabriel與瓜拉尼人相處融洽的畫面,腰間還掛著勉強修好的樂器,搭配主教貫穿全劇的旁白:「基督會僅憑音樂就征服了這個地方」。這是我對主教傲慢的第一印象。

The Mission 1.PNG

接著鏡頭轉向飾演傭兵兼奴隸販子Rodrigo Mendoza的Robert de Niro,不同於Gabriel的溫柔賢淑(?),性格剛烈火爆的Rodrigo看起來就是隨時要找人釘孤枝,然後在枕邊人為他戴上綠帽,小王還是自己親愛弟弟這種組合技重創下,於決鬥中手刃了胞弟。Rodrigo自我懲罰開始拒絕進食,顯然打算餓死自己。此時Gabriel提出苦行贖罪的建議,激將法的詢問Rodrigo是否有勇氣嘗試,Rodrigo則加倍挑釁的反問:「那你有勇氣見證失敗嗎?」此時Gabriel沒有回答,此時我就非常好奇,他真的沒有答案嗎?或者,如同他對信仰展現的一貫謙遜,認為一切自有解答,輪不到區區的人類妄下定論。

The Mission 2.PNG

在Gabriel的潛移默化之下,Rodrigo日漸收起暴戾之氣,真誠服膺主的旨意、閱讀經文、協助Gabriel與其他教士建立教會,瓜拉尼人也釋出友善的臂膀接納他...前程似錦的未來就這樣展開...當然不是,故事的起承轉合就是要在這種時候揪你的心。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政治歸政治XX歸XX,就算宗教也一樣。由於基督會的和平宣教活動造成葡萄牙與西班牙買賣奴隸上的種種窒礙,雙方想盡辦法要削弱基督會的合法性以奪取該地的管轄權。我懂,也許很多人會說,大人的世界是很複雜的,每個人的立場都有自己的理由,時空背景不同blah blah blah...我就問你現在誰敢這樣幫納粹緩頰。瓜拉尼少年在眾人面前展現天籟美聲之後,西班牙代表粗暴的拉扯少年的臂膀,還鄙夷的批評這只是訓練有素的動物,鸚鵡也會唱歌。看到這裏我已經怒火中燒,憑那一點你們這些腦滿腸肥的傢伙好意思自認是比較優秀的人種?!另外,憑哪一點你們認為人類比其他動物優秀?接著Gabriel發言的時間,儘管語氣訴求再堅定誠懇、據理力爭仍被頻頻打斷,原因無他,西葡代表從一開始就沒有要跟你溝通、把你當人看的意思。然而,當西班牙代表大言不慚的說自己國家沒有奴隸,讓Rodrigo終於怒不可遏的站出來反駁「你說謊!」(還記得Rodrigo過去是奴隸販子嗎?西班牙可是大戶呢),見笑轉生氣的西班牙代表當場憤而離席。而這件事情如何落幕呢?主教要求Rodrigo向西班牙代表道歉,誰跟講你對錯,反正你就是要敬老尊賢的概念。

為了爭取主教的支持,Gabriel懇請主教親自一訪教會。如同許多造訪xx活動場合的大使們,主教受到英雄般的尊爵式歡迎,整齊列隊的人龍、不絕於耳的掌聲,死於非命(?)的植物們被鋪成精緻天然的翠綠地毯,佐以傳奇大師的電影配樂(R.I.P. Ennio Morricone),最後當隱身於深山中、那簡樸而莊嚴的教會映入眼簾...從這裡開始才看的人搞不好會以為是這傢伙蓋了教會來剪綵呢。可能是對這些"大人物"的偏見,急轉直下的劇情令我毫不意外,Gabriel以為這一切努力的成果可以感召任何有良知的人,可惜每個人對良知的定義不同,或者說對良知的利用程度不同。"中立"的主教要求瓜拉尼人離開教會、離開他們建立的村莊、他們的家,還推說是上帝的旨意。瓜拉尼人不解的問:「當初也說是上帝要我們建立教會、住在這裡,上帝為什麼要改變心意?」主教:「我不能臆測上帝的想法!」哇咧靠&*(^&^%$那你剛剛是在?!!!對於"中立"這種概念,我無法認同,當你對一件事情有自己的決策、認知與想法時,那就是你表達的立場,"不表達立場"也是你的立場,想要獨善其身處處討好,不要戰我就好、別人的生死不干我的事的立場。談判自然是破裂了,畢竟從一開始,主教就沒有與瓜拉尼人平等對談的意願,從一開始就打算說服瓜拉尼人與教士們乖乖聽話,以"大局"為重,誰的大局?

The Mission 3.PNG

風雨欲來的時刻,Rodrigo接過瓜拉尼少年意外拾獲的利劍—當初他為了自我鞭笞而堅持扛上山的一大袋武器,似乎暗示好戰本質與血腥的過往無法抹滅;然而,這次染血的理由與過往大相逕庭。開戰前夕,Rodrigo來到Gabriel面前要求祝福遭到斷然的拒絕,並不是因為他們守護瓜拉尼人的立場相左,他們的立場同樣堅定,但彼此本質上對「真理」的信仰都無法妥協;Rodrigo想盡一己之力,以自己最擅長的武力討回公道,Gabriel以無法量化的強大—溫柔,不抵抗、不服從的與瓜拉尼人一同從容就義。他們之間有所謂的對錯與高下嗎?我不認為,在我眼中,他們扮演了自己最適切的角色,這兩個崗位都需要他們固守,即使崗位上的人都不容於世,Gabriel最後對Rodrigo所言無奈的令人心痛:「If might is right, then love has no place in the world. It may be so. But I don't have the strength to live a world like that」雖然Gabriel拒絕以教士的身分賜福,最後仍然默默贈與自己的十字架。我自己的解讀是「兄弟,我不同意你的做法,但是我依然愛你。」

The Mission4.PNG

整部片出乎意料讓我出戲的地方出現在最後15分鐘左右—Liam Neeson飾演的教士角色並不吃重,前期畫面也不多,最後決戰時刻卻特寫暴增,害我一度以為他要把光劍拿出來了...但這也不是導演的錯,誰想的到他多年後會變成Obi-Wan的師傅(笑)。西葡聯軍在溪流中殺紅了眼追殺逐著liam neeson,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身在何處(觀眾倒是相當清楚,那是整個故事的起點-Iguazu瀑布)汲汲營營追逐著利益的人,臨死之際還沒有任何體悟,是自己踏上這條血腥道路的呢。(原作/編劇Robert Bolt大概沒這個意思,我自己腦補)

我可以想像,不,我知道時至此刻還是會有人說「哎呀,為什麼不配合回到山林裡呢?為什麼要造成流血衝突呢~為什麼不理性溝通呢~blahblahblah」理性溝通建立在雙方都願意尊重對方的立場才有進行的可能,再者,活著就要一直被逼迫退讓,讓到已經不被當成人看了還要讓到什麼程度?這慘烈的犧牲令人心痛,但是他們留下了無法被和諧掉的歷史,紮實的賞了如同主教這些自以為的中立者一計響亮的耳光,如果乖乖配合隱入山林,這些人非但不會意識自己造成的傷害,可能還沾沾自喜斡旋成功呢。

The Mission 5.PNG

我沒有宗教信仰,對那些勒索宗教之名一逞私慾的敗類更是嗤之以鼻,但是Gabriel 這位幾乎神話般溫柔勇敢又將本身一切成就榮耀上帝的教士,讓我發自內心的
景仰尊重,他不是帶著「文明者」的優越感去"拯救"這些"化外之民",而是謙卑平等的分享他所擁有的美好—愛與音樂。他讓我願意相信,有人希望以宗教之名讓世界變好,世界因為有他們而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mus 塔繆 的頭像
    Tamus 塔繆

    Tamus塔繆的部落格

    Tamus 塔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